Friday, January 04, 2019

想像未来

想像未来  
异言堂

文:黄汉伟
每一年的岁末,很多人都会写年度回顾及展望新的一年。自2000年起,我受了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影响,开启了所谓的思考周 (THINK Week)。比尔·盖茨的思考周是极度认真的,选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一星期思考一整年的得失,大量的阅读,书写未来的详尽的计划。
一旦他出关后,全球微软高层就会收到他的电邮,详尽的描述未来的工作目标及技术方向。在这样一个繁杂的技术世界里,想像未来变成越来越重要。能够拥有想象未来会发生的事的洞察力及做出相应的准备是成功的因素。
我在2018年10月28日举行的槟州政府教育研讨会上说过:“我们无法以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下一代,我们也不能用这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下一代。我们必须用未来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下一代。”
同样的我也在2018年钟灵大专生聚餐会向年轻的大学生说:“大学3到4年的教育无法教你足够的东西以工作一辈子。想像一下,你未来需要工作50年或到马哈迪医生的70年,怎么4年大学教育就够装备你50年了吗?”
我对于未来学的书籍有所阅览。从当年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未来三部曲的书及纽约时报专栏作者Thomas Friedman 好几本对全球化的描述的书都有拜读。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Bill Gates 推荐的年度5本书其中一本是《今日简史:21世纪的21堂课》,由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所撰写的。
我在别人忙着上街倒数的时段,花了两天听完Yuval Harari 无数个录影访谈及有声书。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那就是人们无法预知2050年的职场需求。未来会出现大量工作者须重新放弃已被人工智慧及机器所取代的旧工作,而需重新学习以便可用在新的工作冈位。
Harari 描述了人们需建立抗压能力,因为这种每10年的职场大转变冲击了现有的工作模式,必须把以往所学无用的技能抛置脑后,重新咬紧牙根来学习及累积新经验。对于年轻20来岁者,或许可重头来过。但对于40到50岁的工作人士,这可是噩梦。这个抗压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职场大起伏会在未来一生中发生很多次。
这个趋势已开始浮现了。槟城的社会保险机构发布数字2018年年终的失业数字的其中两个领域是媒体业及工厂。英文报业掀起了数码改革潮,122年历史的《马来邮报》(Malay Mail) 宣布停止纸版,全面转战电子报。《太阳报》(The Sun) 停止了其在槟城的办公室,我也无法在我常到的浮罗池滑修道院中学对面的印度报摊找到这份免费报。《星报》也在2019年1月1日起价1毛钱,宣布关闭了其在槟城峇六拜的印刷厂,而早前也听闻该报的自愿离职计划。
在工厂区,有位52岁的朋友来电请教我关于被裁员的法律问题。他不是唯一被要求离职的员工。在科技界里,40到50多岁失去工作的高薪工程师历年都会发生。跨国工厂选择聘请年轻可塑性高但薪水中等的工程师来取代高薪却只拥有旧知识,旧技术的工程师。
所以Harari 的书特别有时代意义。我们的政府、社会及各项制度还尚在上世纪的工业时代,我们尚未为生物科技及资讯科技的双重革命做出相应的改变。
当我们原产品价格猛跌,原油价格下跌,中美贸易战在打着,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在上星期生效而马来西亚还没加入,我们是否为未来做出相应的回应?缺乏了想象未来,那么挑战发生在眼前后才来行动是慢了先机而只有被动的回应。

No comments: